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山东新型工业化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2024-03-14 11:02:01142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3月8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茂庆出席发布会,介绍山东扛牢大省担当,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茂庆介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工业作为强省之基、兴省之要,特别是去年以来,鲜明将工业经济摆到了头号工程的空前高度,高规格召开新春第一会、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等重要会议,纵深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23年,全省规上工业增长值增长7.1%、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发展和全国工业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建强顶格推进体系,支撑保障更加有力。省委、省政府坚持高位部署,带领谋划了一大批惠当前利长远的务实行动,着力完善新型工业化推进体系。在组织体系上,统筹做实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工业运行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制,10位省领导挂帅担任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并带队督导调研工业经济运行,为新型工业化充分汇聚了资源力量。在工作体系上,去年围绕稳增长、提质效等重点领域,打出一整套组合拳;今年初再次聚焦头号工程召开全省会议,部署实施十大行动,为工作推进提供了有力抓手。在政策体系上,印发民营经济38条、数字经济26条等重磅文件,出台首季开门红激励、要素资源保障10条等政策措施,不断巩固和增强工业回升向好态势。
 
  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级持续提升。立足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增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竞争力。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启动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202项,成功突破一批“卡脖子”问题。突出平台支撑作用,高标准建设先进印染、智能家电、虚拟现实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培育6个省级中心和288家“一企一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居全国首位。突出人才第一资源,塑强企业家、经营管理等5支人才队伍,去年新培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44名、人才引领型企业15家,加快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业的良好格局。
 
  三、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产业体系筑牢夯实。坚定不移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立起新型工业化的“四梁八柱”。在减量优化方面,持续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深度优化钢铁、炼化等“两高”行业政策,去年全省规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5.2%,生态底色更加凸显。在存量变革方面,深化技改提级行动,超时序完成“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切实筑牢传统产业这一深厚家底。在增量崛起方面,培强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50%,为新型工业化注入了新动能新优势。
 
  四、激活数字经济引擎,融合赋能势头强劲。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强引擎,统筹部署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开启新一轮大跨越大提升。核心产业加速跃升,实施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加力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去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大幅增长12.4%。数实融合深度赋能,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获批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产业数字化水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前茅。数字基建持续完善,截至去年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0.2万个、确定性网络1.18万公里,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29个,注册在用物联网终端2.3亿个,新型工业化的数字底座筑得更加牢固。
 
  五、做优链群产业生态,内生动力全面增强。坚持“点、线、面”协同发力,深入推动上下游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着力打造优良产业生态。聚焦“点”上强企,积极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去年新培育省级制造业领航型企业106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小巨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聚焦“线”上固链,深化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举办融链固链活动600余场,促成重要合作意向3600余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聚焦“面”上育群,巩固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动力装备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集群式发展效应充分释放。
 
  作为工业大省,山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全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勇闯新路、勇挑大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切实扛牢大省担当,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聚焦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工业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山东将如何破题,有哪些激励政策?
 
  王茂庆:工业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山东工业规模体量庞大、产业体系完备,具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具体工作中,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把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继续深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联合攻关,确保今年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00项左右,培育推广“三首”新产品600项以上,进一步畅通“实验室-产品-市场”的技术成果转化渠道。同时,健全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做强产业人才队伍,新培育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51%左右。
 
  二是着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坚持做强优势与夯实基础同向发力,切实为新质生产力筑牢发展根基。一方面,聚焦高端化工、汽车、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全力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确保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势。另一方面,聚焦冶金、石化、轻工等传统产业,发挥技术改造的“点石成金”作用,启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一业一策”完善改造提升方案,年内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左右,有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延伸、高附加值拓展。
 
  三是着力培强壮大新兴领域。坚持把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按照点上突破、抢占前沿的思路,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加紧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前沿技术攻关项目20项左右,加快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园、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潍坊元宇宙产业园、烟台东方航天港等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
 
  四是着力推动数实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是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坚持一手抓数字产业化,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为主线,深入实施“十大工程”,全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继续保持10%以上增长。一手抓产业数字化,扎实推进“工赋山东”“工赋百景”,高标准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力争年内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新增“上云用数赋智”中小企业15万家以上。
 
  五是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在源头控碳上,深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行动,一业一策优化产业政策,提升重点行业和产品产出效率;在过程减碳上,聚焦生产全过程各领域,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加工、节能节水等技术装备,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末端降碳上,积极打造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体系,推动大宗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今年力争推动超过20%的“两高”行业企业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推进新型工业化离不开中小企业。如何推动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有何具体措施和政策吗?
 
  王茂庆:中小企业是工业经济的潜力之基、活力之源,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坚持一手抓帮扶,一手抓发展,持续促进中小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和新突破。今年,将实施中小企业“活力提升年”行动,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专精特新主体支撑。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挖潜强基”行动,逐市逐县摸清“种子”企业,深度挖掘培育基础,以点带面扩大专精特新后备力量。组建“专家服务团”,用好“创新服务券”等政策,扶持优质中小企业逐级补差提升,今年将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瞪羚独角兽企业300家,确保国家级优质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势。
 
  二是强化融链固链服务支撑。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十链百群”专项行动,围绕11条标志性产业链、100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两大重点”,整合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服务机构、商会协会“四类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年举办省级对接服务活动30场,带动市县举办各类对接活动1000场以上,进一步打响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山东品牌”。
 
  三是强化数字转型平台支撑。依托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一个创新体验中心、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培养一支专业人才队伍、完善一套专业工具箱、出台一揽子专项措施,全年培养100名以上数字化评测诊断咨询师,推动1000家以上优质中小企业、10个左右特色产业集群和2-3个标志性产业链先行先试,加速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规模化普及,助力中小企业乘“数”而上。
 
  四是强化特色产业集群支撑。实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跨越提升行动,建立梯度培育库,新培育省级特色产业集群30家左右,力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继续领跑全国。开展“特色产业集群服务行”,升级“特色产业集群·云上展厅”平台功能,组织开展集群企业云采销系列活动,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供应链、提升市场份额,不断塑优中小企业发展生态。

上一篇: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关于批准发布《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网关技术要求》等三项团体标准的公告

下一篇:天津市计量院长度计量技术研究部新建10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