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我国起重机制造产量扩张情况分析

2012-09-21 10:00:19396
来源:中国机械网
 
        中国国内市场对起重机的需求大大超过*其它地区市场需求的总和,产能增长中超过90%是受国内市场需求驱动的。这一巨大产能达到了中国起重机行业历*的规模。目前像徐工、中联和三一这样的大公司仍然在努力扩大出口份额,希望市场份额可以占到30~35%。但是目前,*政府大大缩减住宅、铁路和一般建筑项目的决策放慢了国内市场对起重机的需求。

  与过去的情况一样,中国政府保留对经济发展的控制权,这让华盛顿、东京、法兰克福和伦敦当局十分羡慕。中国政府可以并且已经对经济发展踩了急刹车。与巨大的国内市场一样,中国的出口主要依赖于美国和欧盟市场。消费市场出现的麻烦终将导致中国制造业的麻烦,它使徐工和三一推迟了在香港证券市场发行股票的行动。形势正如中联执行官詹纯新说的那样,“国内对工程机械的需求大幅萎缩,2012年无疑将会是一个继续减速的一年。”

  世界其它地区的起重机制造行业并不缺少产能,德国、美国和日本的几乎每一个主要制造商都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大幅投资扩大产能,他们如果不是全部也是大部正在为大量闲置厂房发愁。*以来行业中就流传着一句格言,即投资“砖头和砂浆”预示着“厄运”的到来,当前的形势再一次证明了这句格言在钱上的正确性。


  中国制造

  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在产量上的扩张与在厂房上的投资相比较称得上是小巫见大巫。例如,三一称将投资3亿美元(20亿人民币)建造新工厂;中联新建的轮式起重机和履带起重机工厂占地660000m2;而徐工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履带起重机新厂占地300000m2,其中厂房面积达30000m2。毫无疑问,徐工要像汽车起重机市场那样做履带起重机行业的老大。

  在参观位于长沙的工厂时,三一向我展示了在现有工厂的基础上扩展的新厂区模型,这简直就是一座小型城市,占地面积达4平方公里。巨大的研究开发中心正在建设中,新厂规划产量翻5倍,达到每年新产汽车起重机10000台的水平。这个产能是加在中国2010年35000台汽车起重机产量之上的,这其中包括了中联生产的将近9000台起重机和徐工生产的18000汽车起重机和全地面起重机。

  在投资扩建新厂方面不能不提的还有安徽柳工(这家轮式装载机生产商的子公司)。2008年收购安徽蚌埠起重机厂后,柳工投资70亿人民币建造了占地320000m2的汽车起重机和履带起重机新厂一期和二期工程,目前年销售汽车起重机2000台,曾上升为*三大起重机制造商。它还计划达到年产起重机10000台、销售额100亿人民币的规模。尽管2011年三一在汽车起重机销售方面重新夺回了第三把交椅。然而柳工近公布了160t履带起重机,仍然是一个不可低估的竞争对手。

  其他投资建厂的起重机制造商还有:履带起重机制造商抚挖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辽宁锦州重型机械厂搬进了占地400000m2的新厂区;牡丹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起重机厂建造了占地56000m2的新工厂;生产汽车起重机的沈阳北方交通重工集团大大扩建了现有的生产厂。

  海外投资

  中联刚刚宣布与ElectroMech公司结盟在印度生产和营销中联的塔式起重机。执行官詹纯新说:“中国企业要想走向*必需充分实现本土化转变,越本土化就越化。”

  三一近些年的海外投资。三一在巴西圣保罗的工厂近正在生产液压挖掘机和散件组装25t、55t和75t汽车起重机。三一还将在附近的雅卡雷伊市投资1亿美元建造一座占地560000m2的新工厂,于2013年投产,用于生产三一的伸缩臂起重机、挖掘机、混凝土泵车和压路机。

  三一2010年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的Chakan投资7000万美元建造了占地330000m2、厂房48000m2的工厂。这座工厂目前生产混凝土固定泵、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站、液压挖掘机和挖掘装载机等产品。三一的另外一座工厂将建在德国贝德堡,占地250000m2,预计总投资1亿美元。该厂刚刚生产出台产品干式混凝土搅拌车。

  三一刚刚宣布将在美国佐治亚州蜜桃树市建造一座造价6000万美元的40000m2工厂和2500万美元的研发中心,用于生产越野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液压挖掘机和混凝土泵车。三一已经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的勿加泗购买了10公顷土地,计划投资2亿美元生产液压挖掘机。新工厂将于2013年投产。

  中国经济的放缓加剧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困境,一些投资计划将会收回。揽金的发行股票推迟也是原因之一。中联已确认完成2011年500亿人民币(79亿美元)的营业额将会有“困难”,尽管2011年前9个月的年比增长为39%,达到332亿人民币(51亿美元)。同样,2011年余下的时间和2012年对中国其他工业来说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消减的影响。徐工完成2011年1000亿人民币的目标和中联制定的第12个五年计划(2011年至2015年)现在也充满着更大的“挑战”。

上一篇:山西工程机械代理商过冬策略——提升软实力

下一篇:2012年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形势分析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