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中国制造业 梦和现实究竟有多远

2013-05-07 14:57:551507
来源:中国机经网
  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整理:“中国制造”,这四个字充分彰显着中国制造业的实力。但是近几年来欧美国家的一些制造业“回流”举动,让人们看到了他们对于制造业的重视,同时也唤起了身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的忧患意识。
  
  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代表美国硅谷新技术的“谷歌眼镜”,将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谷歌公司将与中国台湾代工商鸿海精密(富士康在美国的母公司)合作,在美国制造这款运用了新“可穿戴计算”技术的产品。
  
  这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因为早在去年12月,苹果公司执行官库克就表示,“出于技术考虑,打算把设在中国的部分产品生产线转移回美国国内。”而在此之前,美国通用电气也宣布将部分生产线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这是不是表明,美国制造业准备开始从海外,特别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回流”了?我们不由得想起今年2月,奥巴马在新任期发布的份国情咨文中针对近年来唱衰美国制造业的呼声再次强调,“要将制造业放在核心地位,使美国成为新就业和制造业的磁极”。因此,一些美国企业近期的“回流”举动,被认为是响应了奥巴马政府“确保下一场制造业革命发生在美国”的号召。
  
  暂且不论美国制造业的“回流”会如何实现,这起码表明了一种思潮,那就是抢占*制造业的制高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国家战略。我们注意到,欧盟也在不遗余力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正在着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机器人产业等*制造业,力图在制造业格局中继续占得先机。可以看到,在经历了金融业的深刻危机后,美国和欧盟都重新审视了实体制造业的意义,尤其是*制造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德国经济在席卷的金融危机当中受到的冲击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小,主要原因是德国经济建立在*制造业的基础上,德国的机械装备和汽车制造业保持了很强的竞争力。
  
  相比之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如何呢?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的提出,“‘中国制造’将因人力成本(提高)、人力贡献(降低)以及新型定制化生产(的出现)而失去竞争力”的言论此起彼伏。中国目前已是*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据预测,中国汽车产量在2015年将接近3000万辆,2020年达到4000万辆;未来20年,中国需新增5260架飞机,总价值达6700亿美元。与此同时,航空、汽车、高铁、工程机械等行业对中数控机床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到2020年中国中数控机床年需求量或将达12万台。可以说,未来的10年,中国将迎来发展*制造业的佳战略机遇期。但制造业的总体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装备贸易逆差严重、装备与智能装备严重依赖进口,严重制约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
  
  制造业的“中国梦”怎么实现?这是一个问题。
  
  *院士柳百成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就总量和规模而言,我国制造业已位居世界。然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加快发展*制造业势在必行。
  
  中国拥有世界上好的工业组件供应链,且相对于人力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国家,中国的基础设施条件无疑要优越得多。目前,有的中国企业也已经开始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业务再外包给东南亚国家,以节省人力成本。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中国也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根据日本野村证券的数据,目前中国的数字化设备比例只占28%,日本的这一数据则为83%,但是中国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超过相同发展阶段的日本。在原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朱森第看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与美国等国家的*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如果战略正确、措施有力、实现协同创新,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我国*制造业将有较大发展并在某些领域。
  
  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致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传统制造业吸纳、融入*制造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后,提升为*制造业,例如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航天装备、航空装备等;另一部分是新兴技术成果产业化后形成的新产业,并带有基础性和性的产业,例如增量制造、生物制造、微纳制造等。朱森第认为,未来10年我国制造业的制造将更加个性化,更加凸显服务特色,制造过程更加趋于友好和开源,基于网络的制造更加活跃和普遍,制造将成为效率更高和质量更好的经济活动。他建议,应密切关注一些革命性技术的发展,包括再生能源、复合材料、大容量储能技术(氢储能)、能源互联网(分布式电网)、分散式制造(网络制造、云制造)、定制化生产、数字制造技术、智能集成制造技术、增量制造技术等。
  
  *院士卢秉恒提出,3D打印技术目前已在国防、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土木工程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预见,随着3D打印材料的多样化发展以及打印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日臻完善,3D打印势必促进制造业的变革。*院士谭建荣还指出,数字化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的结合正在孕育一场新的产业革命,这必将对国民经济的各个支柱产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红利时代即将结束,很多发展中国家已接纳了不少转移的产业,对我国制造业形成了挑战。美国及其他工业发达国家若新一轮产业革命,将使其重获制造业优势。对‘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局面,加快发展*制造业刻不容缓,这将*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朱森第等诸多专家一致认为,应把加快发展*制造业列为国家战略,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制造业成为我国参与竞争的先导力量。
  
  制造业要实现中国梦,但显然,梦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还很大,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例如,资源环境的制约异常突出,产业发展乏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发展方式转变十分困难。高速增长已不可持续,中速发展将成为常态,*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制造业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与此同时,支撑我国制造业发展*向好的基本因素没有变,一些积极条件和有利因素正在形成。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此多的问题和困境证明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是可观的,可以说是一个战略机遇期的到来。中国制造业的“中国梦”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实现“中国梦”只是时间的问题。

上一篇:高压锅炉管行业关键在于新型设备使用与推广

下一篇:我国注塑机械行业良好发展态势形成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