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业未来应加快改革 激活内在发展潜能
- 2014-08-20 11:35:032036
石油产业未来应加快改革 激活内在发展潜能
中经石油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二季度,我国石油产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由同比下跌转为同比上涨,结束了连续下跌的走势。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回升,对于石油开采和炼化企业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成品油市场已经调价8次,其中调涨4次调降4次,尤其是近期的两连涨,使得下游炼化企业的利润有所增长。
整体而言,石油产业二季度经济运行较为平稳,延续了一季度的弱势,在利润增长方面,上下游的分化走势明显。预期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产能过剩将继续影响石油产业的经济运行,并加剧上下游的利润分化。面对这种形势,石油产业必须积极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工业发展现状
基于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的大庆油田和华中地区发现的其他常规油田,中国在90年代之前一直处于能源自给自足状态。如今,中国的石油消费已经超过国内产量的两倍还多,而这也使得北京不断加大在国内外寻求石油的力度。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而到2013年时,它贡献了三分之一的石油增长率。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到2040年,中国的石油产出将会达到560万桶/天。*来看,主要的石油增长将来自非常规来源,比如天然气制油、煤制油、油母岩质和生物燃料等,而常规石油产量将会保持相对平稳状态。
中国国内的石油生产主要为三大国有企业控制:*公司、*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截至2013年,*公司是*四大石油生产公司,而*公司则是*四大石油产品销售公司。
目前,三大企业都渴望与西方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一是为了获取资源,二是为了获得与非常规石油生产相关的必要技术。为此,中国政府已经出台政策,允许国内公司与外国石油公司签署产量分成合同。
中国政府各部委与三大企业之间的关系正在不断变化。在中国非常规石油产业的发展中,这种关系将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国的石油公司大都是国有企业,但近年来,在定价和发展战略上,公司*层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有趋于紧张之势。
为实现利润大化,三大企业会向高层官员施压,迫使他们修改有可能会对公司利润产生负面影响的政策和文件。比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曾竭力阻止外商投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虽然这与*政府的初衷是相悖的,但它终还是取得了成功。
目前来看,控制中国油价的国家*的权力可能会被削弱。中国政府承诺下放私人投资项目的审批权,让市场参与者在国内和市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种决策责任的转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另外,中国监管机构的弱势地位与大型国有石油企业的强势政治地位形成鲜明对比,北京旨在改善环境和制定现代能源战略的努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民营石油装备企业亟待破除发展瓶颈
我国的民营石油装备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样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和发展瓶颈: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不高。制造企业数量多,平均规模较小,区域布局分散;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合作,部分企业产品结构雷同,存在重复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不多,化经营薄弱。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水平较低,缺少一批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能力强的。
面对正处于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中国的民营石油和石化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迫切需要民营石油装备产业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抢占装备市场,为提高石油和化学工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表示,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是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海洋工程装备处在石油和化工装备产业链的上游,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关联性与带动性强。
李勇武建议石油和化工装备产业要围绕勘探、生产、加工、储运、服务等环节,发展大型化和智能化的海上作业与辅助服务装备、特种资源开发装备、大型海上结构物、海下系统以及关键设备系统,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海底矿产资源装备、海洋监测设备的研发和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据悉,在装备领域,40%的大型石油石化装备依然要靠进口,国产装备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石油石化行业高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大型*的石油石化装置需求方面,石油石化设备进出口总体仍存在巨额逆差。因此,民营石油装备企业须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好机遇,适应装备制造业集团化、集群式发展趋势。通过深化改革,突破体制瓶颈,打破垄断、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要瞄准,围绕促进石油石化产业转型提升、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一主题,重点着力发展智能钻井系统、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等大型炼油炼化装置。
“目前石油装备制造业正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但国内企业必须注重创新,全力打造自主品牌。只有大型成套装备实现国产化和自主化,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对国外技术与大型装备的依赖,促进石油和石化工业健康发展,掌握交流与合作中的话语权。”中国石油咨询中心主任郑虎公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