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中国能源产业未来发展以气代煤战略不能动摇

2014-09-09 08:45:311716
来源: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
  导读:崛起中的中国,能源产业发展乃国之大计。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正积极推动一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变革。未来中国能源产业的关键很可能是天然气,以气代煤战略不能动摇。
  
  清洁能源*
  
  值此能源转型时代,中国近中期可实行“一手广进化石油气,一手狠抓替代能源”的“两手”战略。趁能源大宴的“后晚餐”(世界石油与天然气分别可使用53.3年和54.8年,《bp世界能源报告2014》)和生产消费版图转移时机,中国不妨广进油气,抢得一杯残羹,作为大国博弈中手上的一张,在战略上是得当的。但是,随着油气资源渐竭、开发难度与成本增加,价格战与资源争夺更加激烈,国家能源安全度势将走低。因此,在广进油气的同时,必须未雨绸缪地狠抓替代能源,因为替代能源形成气候需要一二十年或更久。所以,这“一进一替”,必须两手都要硬,只有双面下注才能真正提升国家能源安全。这一二十年是我国能源战略转型关键期,千万把握好机遇,避免战略失误。
  
  现在的问题是,化石能源在中国太强势,决策者满脑子都是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化石能源,替代能源仅“捎带脚”而已,少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一进”很硬,“一替”很软,是当今国家能源决策中的重大隐患。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国清洁能源能担此“一替”重任吗?据2009年*咨询报告,我国不含太阳能(缺数据)的本土清洁能源,近中期可年收集作能源用的资源量为21.5亿吨标煤,相当于2013年能源消费总量的40%,如加太阳能则可撑半壁河山。在能源多元化的未来,能撑起1/4或1/3天下的能源就是大能源。就资源潜力而言,清洁能源是可担此任的。
  
  天然气产业发展迅速
  
  中俄天然气贸易协定的签署一度占据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并不是一个类似美国页岩气革命一样能够改变世界天然气市场规则的事件。
  
  美国页岩气革命对于这一交易的终确定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近来的乌克兰危机也给俄罗斯施加了较大的压力。这些都促成了终谈判的完成。也让中方在未来的价格谈判上会更占据主动。
  
  多元化的天然气进口渠道对中国是有利的。中国幅员辽阔,消费量巨大,能源安全问题和美国一样重要。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国内资源产量不足以满足中国的消费量,中国进口天然气的主要来源有中亚、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卡塔尔。未来如果有可能,我们也会从美国进口天然气。
  
  在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安全战略中,LNG进口和管道进口一样重要。就在前不久,中海油和BP签署了*LNG供应协议。这些都充分说明,寻找更多的能源进口源是中国政府的*政策。
  
  以气代煤战略不能动摇
  
  美国和中国在能源上的关键差异就在于天然气和煤炭的价格。美国天然气价格是世界上低的。中国的煤炭价格比美国要昂贵,天然气价格又是美国的4倍。
  
  过去,我们的能源消费几乎只依靠煤炭。而在消耗煤炭的过程中,我们只计算了煤炭的开采、消耗等内部核算的成本,并没有计算煤炭燃烧带来的排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成本。现在,*所有国家都开始对环境成本变得异常敏感。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发现,从去年开始,日本、欧洲都开始增加煤炭的使用量,用来代替核能减少所造成的空白。但为何不增加天然气用量呢?其中大的原因还欧洲、日本使用天然气的成本高昂。这同时也是中国难以放弃煤炭的原因。
  
  目前,对于煤炭能否清洁利用的辩论正在中国进行。我认为这种辩论毫无意义,因为无论用何种清洁使用方式,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不会减少的。中国煤炭使用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煤炭发电站的问题。因为在中国,有一半以上的煤炭是被直接燃烧的。在绝大多数小城镇,人们利用这种热能在冬季取暖,这种使用方式带来的污染和排放才是可怕的。
  
  要减少煤炭的直接燃烧,冬季就要用电或者天然气满足居民供热需求。这种系统性的变化需要从农村扩散到城市、从小城市扩散到大城市,而不同的地区又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之中。因此,减少煤炭,增加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努力不仅需要合作,也需要足够的耐心。

上一篇:危化品运输安全倍受关注

下一篇:二硫化碳行业舍小利顾大局淘汰落后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