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管道开放状况不尽如人意
- 2014-11-26 08:56:151857
封闭的管网是所有问题之源
目前,世界天然气工业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各国的管网设施基本采取了开放、公开的准入政策。再有运输容量的情况下,一切需要服务的企业都有权进入管网。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到现阶段,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沿海进口的LNG等等,上游生产和供应的多元化也逐渐成为事实,然而,我国管道开放状况却不尽如人意。
管道设施公平开放可以避免管道设施重复建设,另外,对于公众来说只有实现管网的公平开放,实现互联互通,才可以有较强的网络调控能力,具备应急功能,从而大限度的保证公众利益。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教授刘伏生说。
事实上,正是各家公司的油气管道业务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运行油气管道为油气管网安全、乃至我国的能源安全都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但是迄今为止,国家尚未机构就实施全国油气管网连通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证协调,以至于许多影响管网联通的问题不但未得到解决,有的甚至正在发生。
国家需要制定可行性的发展规划,将目前的一个部门、一个项目、一个地区规划统筹起来,对全国的油气管道进行总体的监管和调控,要加强支线和联络线的监管,实现真正的全国联网。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信息科技处处长董少华评价道。
国家应该尽快出台《天然气法》,出台适合国情的统一入网天然气质量标准,确保各种气源互换性指标以及其他各项指标的统一性。以政策和法规为引导,将市场和监管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行业的协调发展,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教授刘伏生接受中电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尚待完善的应急机制
我国油气管道事故率为3次/1000千米.年,这个数字在*来说都是比较高的。而与之相对的另一面则是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应急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目前,油气管道各类应急救援力量比较分散,不协调,事故的应急预案的启动,运作,缺乏相应的运行机制,不能在时间内形成有力的救援系统。由于救援系统衔接缺乏考虑,综合预案和专业预案缺乏协调,不能形成有效的综合体系,在救援中各自为战,导致救援效果较差。去年青岛管道爆炸事件如此严重,就有其中的原因,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教授刘伏生评论道。
事实上,我国的油气管道应急管理还仅仅停留在企业管理和技术保障的层面,显然这方面有先天的局限性。这需要从国家高度的顶层设计,实现*、省、市、县的分层管理。
天然气市场资源具有天然的垄断性,输配气网络一体化用户广泛,生产运营企业多元,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管理也是各有特点,这需要政府层面统一协调。
油气管道安全是市政公益性、事业性的工作,需要国家法规强力监管企业,对企业提出强制性的要求。但是目前为止,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空白。
我国应该出台《油气管道突发事件法》,赋予地方政府充分的权利,并对其权利进行严格的控制,形成油气管道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体、专家建议格局,形成一个社会化、开放性、系统集成的巨大系统,从而才能应对油气管道的突发事件,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教授刘伏生评价道。
呼唤完整性管理
随着我国管道建设高潮的来临,管道数量将会大大增加,新建管道运行维护管理受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的影响,管道风险大幅提升,因此,有专家引入化完全管理手段。
完整性管理是西方油气公司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在加拿大供应美国油气管线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完整性管理是管道管理者不断获取管道信息,不断对管道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并不断采取针对性的风险减缓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从而预防和减少管道事故发生,经济合理的保证管道安全。
完整性管理已经成为管道行业迈向国家化的重要标志,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信息科技处处长董少华评价道。
而随着国内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为完整性管理提供了进一步的数据支撑。这就需要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油气管道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的全过程,有利于促进管道完全性管理和控制。
我国目前为止仍然尚未建立管道风险评价指标,以及软件系统,而这却是对管道风险状况摸底,是实施整个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先决条件。另外,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还需要管道内检测基础数据库,这是对管道有效管理以及消除隐患的重要内容,同时它还需要建立管道地质灾害与评价系统,进一步完善完整性管理的数据库。实现完整化管理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这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法律,行业标准,从而制度化、流程化。然而我们必须知道,规范管道业务管理,需要把油气管道管理从企业层面提到整个行业的层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油气管道安全。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信息科技处处长董少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