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借风除霾是否良策?治霾须治本

2014-11-26 14:25:541871
来源: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
  【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 市场分析】11月初,在“人努力,天帮忙”的共同促进下,北京市民享受了半个月的“APEC蓝”。而靠风除霾的想法在近期被提出,是否真的靠谱?在推动各项减排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空气污染物的同时,能否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治理雾霾?
  
  雾霾追源
  
  清华大学一个研究组日前对雾霾的成分进行DNA测序,发现雾霾中有1300多种微生物。
  
  “微生物就好比是空气中的‘蓝藻’,遇到适宜的条件就会蓬勃发展。”顾为东告诉记者,空气虽不是微生物滋生的良好场所,但土壤、水体、各种腐烂的有机物以及人和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都可随着气流运动被携带到空气中,吸附在气溶胶凝结核表面,进入生命周期的迟缓期。当土壤中水分蒸发携带的氨氮营养物与气溶胶凝结核结合,微生物便进入对数生*。在适宜条件下,附着在气溶胶颗粒上的微生物迅速繁殖,气溶胶体积迅速增大,水分含量低于80%,终形成雾霾。
  
  顾为东经充分调研认为,造成中国雾霾频发的“罪魁祸首”,是污染物排放和微生物快速繁殖的叠加效应,其主要根源是土壤和城镇环境的面源污染。与英美等国家的雾霾相比较,其普遍性是,雾霾是由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为凝结核生成;而特殊性则是其形成、扩散快,凝结核体积属跳跃式、突发性增长。
  
  顾为东认为,中国雾霾的特殊性给中国政府治理雾霾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也增加了综合治理难度。因此,治理中国雾霾,在继续推行传统治理举措的同时,更要根据中国雾霾产生的地缘特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对农田和城乡垃圾等污染源的治理,大幅度降低凝结核的产生和微生物的繁衍集聚,破除雾霾生长孕育的“温床”。
  
  “借风”除霾是否为除霾灵药
  
  风道除霾,效果有多大?该文引述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的话,北京每次遇到重污染过程基本处于无风的静稳状态,有风道但没风解决不了问题,治理大气污染根本还是要治理污染源。一位气象专家表示,地面建筑物对大气运动的改变作用非常小,风道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有多大需要科学论证。
  
  大气污染是多重原因造成的,治污是庞大复杂的工程,这是公众的基本共识。有人称北京APEC期间治霾措施就是一场试验,将可能造成污染的因素都进行限制,以考察效果。北京在实施了机动车限号、污染企业停产、停工停课等措施后,终于迎来了难得的APEC蓝。这使有些人乐观地认为只要措施到位,治理污染也许用不了太长时间。其实,自然条件、老天脸色,仍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人定胜天和听天由命都是错误的观念,只有在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前提下,客观地对人的生产生活行为加以规范,才是治理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之道。
  
  回过头来看北京“借风”除霾的设想,其借助自然力量治理污染的思路有其合理性,而对京津冀风量减少原因的探究,也值得重视。在雾霾面前,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交错在一起,还有太多的难题需要解答,治霾的方法须经过论证,终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得见成效。
  
  治霾要治本
  
  尽管目前“靠天除霾”的有效办法不多,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继续探索除霾之策。我国曾在北京、四川等地,做过一些消雾的科研试验,即用液氮等制冷剂,使雾滴变成冰晶掉落地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靠天除霾”的步履维艰也提醒我们,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曾几何时,我们对严冬的刺骨寒风痛恨不已,但今天如果可以选择的话,相信大多数人都宁愿忍受寒风的侵袭也不愿面对“心肺之患”。即便如此,曾经横行北方冬季的西北风如今也成了可遇不可求的“救命风”。正是人类过度透支环境资源导致气候变暖,进而影响到大气环流,才让“风无力”成了常态。
  
  工业化发展初期,人们总是过分强调“人定胜天”的意义,却忘记了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忘记了先哲所说的“*”之理。现实一次次提醒我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该忘却对“天”的敬畏,不该违背“天地”的基本规律。也许,当人类开始尊重自然,开始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经济发展问题的时候,请“天帮忙”将不再困难。

上一篇:范围来看风电度电成本仍然高于常规电源

下一篇:化工新材料产业关注度上升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