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跌背景下我国石油增储迎来好时机
- 2014-12-02 10:26:141856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对制造业大国中国而言,油价下跌带来降低工业成本、减少外汇支出的好机会。受益于此,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得到缓解,原油进口增储也迎来好时机。
石油大跌背景下我国石油增储迎来好时机
油价大幅下降背景下的中国石油储备
石油储备应包括两方面,即商业储存和战略储备。商业储存主要指由从事石油生产各环节的企业自行储存,以应付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石油供应短缺,以及油价的过大起伏和调节需求方的峰谷差等,国家或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规定与企业规模相应的低储存额。战略储备一般都由国家进行或参与调控,主要目的是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供应中断(或严重短缺)。中国石油储备有两个特点,一是起步晚,二是进展缓慢。目前我国正在分阶段建设战略石油储备设施,目标大致也是上通用的90天的量。
价格是石油战略储备的关键要素,理想吸储价位当然是越低越好,但是,现实中没有把握油价一定能够达到所谓“理想”的价位。短期油价是不可预测的,只能对石油的需求和供给的中*走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因为油价的短期影响要素如政治及突发事件因素、投机因素、美元汇率等是不可预测的,这充分反映在现实中有关短期油价的预测不仅有争论,且价格的预测区间很大。
事实上,政府决策部门也一直在抱怨油价的“投机”因素太重,难以把握。例如,当油价在115美元/桶的时候,有专家认为油价必须回落,但也有估计的油价将继续上涨。目前原油价格在75美元/桶以上,对于中国石油储备,无疑仍然很“贵”。但是,笔者认为目前的油价是石油储备的好时机,因为我们知道和3个月前的油价比,每桶少付近40美元,而且我们并不知道1个月后的石油价格会是多少。
中国是世界大的石油进口国,只能通过在市场上采购原油来增加石油储备。中国石油储备的关键是要认识到:一是石油供需和投机性决定了石油价格会短期大幅度波动;二是石油储备是应付突发事件,实现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所谓的油价高或低,都是相对的,各个国家、各个专家的理解都不同,欧佩克多次表示欧佩克致力于维持原油的“合理价位”,但他们也没能具体说明“合理价位”是多少。因此,无论如何,购买石油用于储备必须冒价格风险,能讲究的只是储备的策略和手段。短期从市场上购买非常大量的石油,需要谨慎,因为对市场价格冲击可能很大。
因此,比较可行的储备策略是,中国可以在油价低的时候逐步购买储备,尽量降低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利用波动进行价格相对有利的储备。中国石油储备势在必行,这是路人皆知。对其他国家来说,尤其是石油消费国,应当认识到,基于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和对石油市场的依赖,中国的储备对市场的稳定不仅有益,而且举足轻重。
因为一旦发生严重的原油供应中断,中国就可以有能力运用储备来满足自身的需求,稳定石油价格,而不是进一步对市场造成压力。因此,配合和协助中国作好石油储备,也是对各国有益的事情。
追究数字概念意义不大
石油储备是指政府、民间机构和石油企业保有的全部原油和主要制品的库存总和。完善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及时缓解能源脆弱的供需关系,及时规避石油市场频繁波动、油价高位震荡的局面。
我国的石油储备工作从1993年开始酝酿,但真正被提上日程是在2007年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之后。当时,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50%。相对于发达国家1973年的起步,我国的石油储备建设可谓相当之晚。
一期工程数据公布,1243万吨的储备到底是多是少,瞬间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有英媒指出,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4个储备基地的储油总量相当于大约9天的消费量。一时间,石油储备能力严重滞后的言论相继而出。
而事实上,这并不能真正代表我国的储油总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庞昌伟说,石油储备二期工程目前也已建成并开始储油。而据林伯强估算,我国石油储备总量已经相当于70多天的消费量。
不过,在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看来,对于中国来说,追究数字概念并没有太大意义。“天数衡量适用于石油使用量相对平稳的西方国家,中国的石油消费量上升很快,每年都会有很大不同。用天数来衡量,意义不大”。
中国坐收油价暴跌渔利建立石油储备
基准原油价格已经从6月峰值下跌超过40%。里昂证券亚洲油气研究主管SimonPowell称,中国已经在抓住低油价的有利时机,加紧进行战略储备。野村驻香港油气研究负责人GordonKwan亦表示,现在是在较低价位建立更多战略石油储备的好时机;而中国也注定将是OPEC不减产决定的“巨大受益者”。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8.3%,日均进口量增加46万桶,创2010年以来大增幅。彭博数据显示,1-9月中国每日购买的原油量比消耗量多出44万桶,是自2010年来高。
据伦敦EnergyAspectsLtd.数据,中国致力于提高储备,可能令其2015年日均原油进口增加70万桶。花旗认为,明年上半年石油供给过剩将翻倍至130万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