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主力棒交给第三方运营 市场迎来大惊喜
- 2015-01-20 10:07:092014
治污主力棒交给第三方运营 市场迎来大惊喜
《意见》指出,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为重点,推动建立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机制。由此可见,意见的核心是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即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从而推动治污走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
细读意见,至少有两大亮点值得关注。
首先,意见提出了综合环境治理这个新概念,以及环境绩效合同服务这个新词汇。“涵盖了污染场地治理和区域性环境整治这个我们称为跨时域的、商业模式缺乏而导致环境需求巨大而转化成产值效率极低的环境修复市场。”E20环境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该研究院主要联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等共同深入研究与环境产业密切关联的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
其次,“改革投资运营模式”的说法深意,将投资、运营、建设与监管分开,有利于形成权责明确的有效制约机制。
“《意见》确立了两个重点:一是推进环境公用设施的市场化;二是创新企业第三方治理机制,在电力、钢铁等行业和中小企业、鼓励推行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
这里面有个关键,就是资金由谁来出?”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环保部评估中心专家顾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这一疑问。
目前来看,针对环境公用设施的第三方治理,可能通过以市场化的基金运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而对于针对电力、钢铁等企业的第三方治理,资金是由项目单位出还是政府出?”顾明认为,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达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经济因素的考量。例如,如果电厂全权负责环保设施运营的资金,与第三方企业只是形成完全的合同关系,那么在减排指标核查方面就会遇到困难,得到的减排数据也可能会含有水分。
不过,此次《意见》的出台导向性意义更重,下一步是要出台管理办法,涉及如何执行、第三方治理的监管、经济支持等方面的内容也将在更为具体的配套政策中执行。
经济政策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环保与经济是相互制约难以平衡的,但实际上,环保工作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关键还要落到经济上。”在采访中,顾明一再强调经济政策对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他举例说道,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用煤约9亿吨,电厂用煤约18亿吨,但居民用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总量却比燃煤电厂大十几倍,而我国对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统计中基本没有纳入对居民散烧煤的统计。如果对居民散烧用煤进行替代,将能达到非常可观的减排效果。“按照现在上网电价0.3元/千瓦时、居民电价0.5元/千瓦时计算,如果将差值的0.2元/千瓦时全部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承担,鼓励城镇居民改用电力,环境质量一定大有改观。”“从英国等国家的环境治理历程来看,加大电能替代是很好的经验。因此,政府应该在财力足够的情况下,让老百姓的用电成本降下来,引导加大对清洁的电力的使用。”另外,对于企业而言,要想把污染治理好,光有觉悟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经济政策激发环保主动性。“以往单纯靠罚款和排污收费机制来推动环保减排的方式在当前已经难以适应。政府应该将惩罚和奖励合二为一,对采用*技术、取得优良减排效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从而推动企业治污的主动性”。至于这部分资金的来源,顾明建议,可以在即将开通的环境税和资源税等税收中单独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