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发展机遇频出 问题接踵而至
- 2015-03-24 11:32:352119
环保产业发展机遇频出 问题接踵而至
环境健康有望孕育新兴支柱产业
从严从紧的环境政策不只利于本体产业的调整升级,也有利于新兴环保产业的增长,孕育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
自2012年以来,节能环保产业就被寄予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甚至是支柱产业的期望。产业、企业的表现也正在坚定各方信心。
对此,*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深有体会:以前总有担心,觉得环保标准、政策太严,可能会对整个产业打击太大。实践表明,从严从紧的环境政策不只利于本体产业的调整升级,也有利于新兴环保产业的增长,孕育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下一步,应更有决心,去制订更加严格的政策体系。”
在不少专家看来,随着公众对环境健康的重视和关注,其需求可能会真正孕育出一个支柱产业的规模。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合作中心副主任徐华清觉得节能加环保,完全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再向下延伸,环境健康产业也有可能成长为新兴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马中则拿国内公众对健康饮用水日益增长的需求佐证这一观点。
据他介绍,近年来,饮用水包括饮水机在内的全行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5元一瓶以上的水市场增长速度快。“数字体现需求。饮用水只占生活用水的1/10,国人为了这1/10的水年花费千亿元,甚至可能超过每年水环境治理的投入。”
双层重视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环保是当前和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未来几年环保投资需求非常大,在8万亿~10万亿元,而且这项投资没有重复建设,可以*受益。
政策层面:2014年5月,*印发《2014年-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预计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已吸收3000万人就业。
经济层面:陈吉宁表示,今后工作重心之一就是精心编制好环保“十三五”规划。紧紧抓住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实施质量和总量双管控,加强和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科学决策、系统治污,重点要攻克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加速成为支柱产业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需求仍将不断增加,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因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2012年,中国环保投资达到8000多亿元,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为1.59%;国内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8万亿元,较2008年翻一番,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
“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环保产业中,水处理行业中生活污水处理整体起步较早、市场发展比较成熟,但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仍需进一步扩大市场;大气治理行业虽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专业化程度需加强。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国内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4.5万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环保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环保产业各个门类之间发展不够均衡。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领域整体发展相对较快,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发展较滞后;市政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领域发展相对成熟,但工业废水处理、农村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等领域发展还不充分。特别是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及节能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与*进水平差距较大,而且缺乏实践经验;一些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加工制造水平与*进水平差距明显,如水处理膜材料和膜组件、布袋除尘滤料、脱硝催化剂载体(纳米级)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小差距。
二是对于环保核心技术研发,我国尚未建立政府引导、市场竞争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环保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却陷入了技术储备、技术力量不足的窘境。
三是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监管不力、市场无序的现象,尚未建立起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氛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仍然存在,影响了全国统一开放市场的形成。
为了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我国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完善国家环保产业的发展协调机制,确保国家有关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完善国家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环境标准对环保产业的作用;严格市场监管,破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升环保装备的技术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政策,加大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和环境产品的力度,积极环保产业发展;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第三方评估机制,畅通民间的政策咨询与政策评估渠道;加强在环保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引进适合国情的环保产品和环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