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协同发展创未来!京津冀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4-01-09 09:28:31118
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2023年12月28日,北京工业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3):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对策》(以下简称《发展报告》)。
 
  《发展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并选取信息技术产业、医药健康制造产业、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钢铁产业、智能制造业软件产业5个重点产业分析其协同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主要突破点,为推动京津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数据显示,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万亿元,其中,北京、河北均为4.2万亿元,天津为1.6万亿元。2023年以来,随着工业生产的稳步恢复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前三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万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北京31723.1亿元、河北31776.6亿元、天津12252.6亿元。此外,“北京研发、天津制造”产业协同模式加速形成,河北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启动......三地产业链协同逐步强化,向纵深推进。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760.4亿元,同比增长3.2%。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3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目前,北京传统产业正向未来产业转型,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到,在未来制造领域,北京将面向未来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需求,重点发展类人机器人、智慧出行等细分产业;在未来能源领域,围绕新型能源系统建设需求,将重点发展氢能、新型储能、碳捕集封存利用等细分产业;在未来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石墨烯材料、超导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等细分产业。
 
  北京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4到5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3%左右、力争1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3万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500个;到203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4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8到10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合理区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河北制造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工业企业设备上云率保持全国第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河北九大工业主导产业全面增长,支撑制造业增长8.1%。2023年1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在全省统计的435种工业产品产量中,有226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继续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1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河北省将坚持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将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培育壮大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目标到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比重稳定提升,基本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良好生态和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天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制造业首次由负转正,增加值同比增长0.5%。在39个行业大类中,18个行业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46.2%。
 
  2023年4月1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制造,布局工业互联网,建设新型智能基础设施,抢占智能化发展“主阵地”等。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政策措施提到,要推进智能制造试点。对国家级、市级智能制造领域试点与新模式应用等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对评定为国家级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单位,给予500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分级分类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上一篇: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出新政 软件产业踏上“蝶变”之路

下一篇:仪器聚焦丨热点重点大盘点 仪器行业本周要点速递(2024年第1期)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