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核电将重启 自主化再提速

2014-12-25 11:56:221904
来源: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
  【中国化工机械设备网 市场分析】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我国已将沿海核电工程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包,将采用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得益于战略性的坚强*、合理的产业引导与布局以及相关企业的全力投入和“政产学研用”模式的运用,中国核电产业的国产化步伐在不断加快。
  
  核电审批重启,年均投资700亿元以上
  
  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明确了未来核电发展的市场空间。《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在采用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建设,研究论证内陆核电建设。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根据国家*数据,目前我国运行核电机组21台,装机容量1902万千瓦;在建的核电机组有27台,装机容量2953万千瓦,在世界上在建机组数排位。当前4855万千瓦的容量与2020年8800万千瓦投运和在建规模有较大差距。
  
  行业内的多数预计是未来六年,国内每年将有6台左右机组(每台机组容量为100万千瓦)建设。以每千瓦1.2万元投资计算,核电年均建设投资规模将在700亿元以上。核电站建造将为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商机,核电站建成后需要大量设备维修以及核燃料生产和后处理企业的服务。
  
  从当前能源结构调整的范畴看,中国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达到20%,核电将要在非化石能源发展中贡献较大的力量。目前,核电在中国能源中所占的比重还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的核电占电能的比重大概是15%左右,中国核电占比仅2%左右。
  
  核电大幅发展的空间为民资进入提供可能。11月26日,*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意见特别指出,在确保具备核电控股资质主体承担核安全责任的前提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核电设备研制和核电服务领域。
  
  由此可见,除核*核心科研生产外,与核电相关的设备研制均将为民企进入敞开大门。这些领域包括,核级密封件、电缆、阀门等设备领域,射线检测等服务领域。
  
  核电装备制造完成“十年生聚”
  
  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时,装备国产化率还只有1%,随后开建的岭澳一期核电站国产化率也不到30%,而近期完成的红沿河与宁德核电站国产化率已经接近80%、阳江核电站5、6号机组更可以达到85%。显然,中国核电产业的国产化步伐在不断加快。
  
  在业内人士看来,战略性的坚强*、合理的产业引导与布局,相关企业的全力投入与“政产学研用”模式的运用,是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动力所在。
  
  这是一个“十年生聚”的过程——2004年,国家有关部委在广州召开会议,不仅明确了将岭澳二期作为中国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而且对核电站的“中国制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实施计划的落实、国产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组织协调。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当时在国家的支持下,多家装备制造企业相继成立了专业的核电项目团队,有些还成立专业的核电公司,引进*的核电生产和加工装备,打造符合核电水准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人才队伍。
  
  “岭澳二期的国产化比例达到64%,但更重要的是,正是有了这个起点,才有了后面的一批项目,并为国产化比例的提升创造了基础和条件。”*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叶奇蓁强调。
  
  不仅如此,依靠国家*的“督战”,一批装备企业、研发单位还同核电建设单位一道开启了合作之旅。以中广核为例,就先后与沈阳鼓风集团签订了份核级泵联合研发协议,与中国一重、中国二重、上海重工签订了主设备大锻件工艺评定协议,与相关企业签订涉及机电仪等方面的联合研发协议、*供货战略协议,从而使得装备企业与中广核逐步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对接态势,*地促进了核电国产化的进程。
  
  当然,这一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我国在建核电项目国产化进程中,就出现过一些设备质量问题和交货拖期。
  
  对此,中国广核集团核电事业部总经理、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束国刚认为,从实践看,大部分国产化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与技术能力已经较国产化初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产品质量与交付进度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所以要正视国产化进程中的问题,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工业体系完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
  
  他告诉记者,为了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延伸,中广核曾派驻大量设备监造、质保人员进驻重要核电设备制造供应厂家,将质量监督工作全面延伸到制造厂一线,协助制造厂开展一线员工的核安全文化培训、技能培训,打造*班组,在设备制造过程中与供应厂家实现联动,从而确保设备的质量符合项目要求。
  
  到2014年为止,整整十年过去,中国核电产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和大规模技术改造,建成了具有*水平的核电装备制造基地,掌握了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核心技术。通过核电项目的实践,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技术能力大幅提高,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核电装备制造体系,具备了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的供货能力。
  
  核电挑战:人才技术、乏燃料处理设施是短板
  
  核电在经过一轮内部调整后,等待下一轮项目重启。在新的“跃进”启动前,不得不审视核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挑战主要集中在:一是核电技术由二代向三代的过渡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设备没有完全过关。正在建设的三代核电机组泵阀存在的问题、设计固化时有发生。
  
  二是国内核电发展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法律保障体系。在我国,原子能法、核安全的有关法规,核电发展和管理的有关法规还没有正式出台;核电技术创新能力、科研投入、重要的试验手段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要求高。
  
  除此之外,核电产业链条中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不足。乏燃料后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复杂、投资规模大、专业领域广,是核电的配套设施。初步估计,一个800吨后处理大厂需要投资上千亿元人民币。随着核电发展,每十年就要建一个处理厂,需要国家和企业在建设规划和政策支持中特别考虑。

上一篇:风电产业迎来机遇期 系统优化提效率

下一篇:环境监测仪器行业行走中遇障碍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