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 加速打造中国民族磨床品牌” ——访纳载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军
- 2023-11-09 09:33:47281
“行者无疆 加速打造中国民族磨床品牌”
--访纳载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军
刘海军 纳载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总经理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力度,在发展实体经济中推动产业升级。比如,显著加大重点领域基础研究投入,完善产业链配套措施,加快提升高端制造领域的国产替代率。加大对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分析仪器、芯片制造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国内龙头企业的基础研究投入,优先推动已具备研发基础和优势的重点企业加快提升国产替代率。
从过去十年的数据来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趋势:2016-2018,受整体需求逐步高端化影响,由于国产产品无法满足需求,进口金额逐年增长;但随着随着国产数控机床逐步发展,国产化率持续推进,进口量有所下降,2020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国产品牌(含外资国产)市占率达65%,比2019年市占率提升7个百分点。
2018年中美贸易战后,国内自主可控意识逐步增强。
2018-2021年,国家频出扶持政策,尤其2022年下半年以来,机床行业专项政策频繁发布,如首批机床ETF获证监会批准,为拥有核心技术、科创能力突出的机床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便利;首个中国主导的机床数控系统系列国际标准ISO23218-2正式发布……
在这股国产化的浪潮里,纳载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是颇亮眼的存在,在近六七年涌现出的国产磨床品牌中, “纳载”就像一匹无意闯出的黑马,愈跑越烈……
位于浙江湖州八里店镇的万马智造产业园内,纳载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军先生正带领一行人参观纳载今年新落成的恒温车间,两年前纳载自购两栋厂房(总面积 6000 平方),从上海青浦搬迁至此。如今的纳载,无论是人员配备、产能规模还是规范化管理,都较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谈话中,刘海军透露:2023年将全新推出一款六轴联动数控机床,目前该机床正在测试中;还将成立纳载自己的主轴配件厂,减少对外依赖。
连续三个月同期增长20% C818mini再度热卖
今年C818mini款再度热卖,目前已经售出200多台,尚余几十台未交付。C818mini机专为加工微小径/标准品优化设计 ,经过一年的研发和高强度的测试,2021年陆续小批量出货70多台,2022年被市场广泛接受,mini机的热销,再度延续了C818power的亮眼表现。
谈到去年爆火的明星产品C818power,目前已有不少跟风仿制这款机型的竞品出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行业内卷,“但恰恰也证明,C818的推出得到了市场认可,”刘海军笑言,只需平常心看待,这更加警醒自己要永葆敬畏之心,严把质量关,不断在工艺上优化升级,把内在功夫做足,在品质上“做好文章”。
与此同时,纳载凭借另外一款延伸机型C818vision打开了北方市场的大门,vision功率大,在加工大直径/大刃长刀具方面很有优势,目前在军工汽配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在今年经济下滑、行业信心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纳载又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连续三个月同期增长了20%,基本持平,但营业额却有所提升;另外,海外市场出口12台,相比去年翻了一番,今年俄罗斯、乌克兰、日本等地也都能看到纳载磨床的身影了。” 我们再来回顾下纳载的发展历程:
2015年,纳载率先将3个垂直轴加1个联动旋转轴组合的概念引入国内市场,填补了当时四轴四联动刀具磨床的市场空白。
2019年,纳载推出国产C818五轴五联动数控刀具磨床,正是这款产品连续两年刷新了销售记录,成为刘海军的“骄傲之作”。也正是它,在疫情席卷全国、中小企业受到重创的大环境下,替纳载开辟出一片广阔市场。由于C818在生产非标刀具、异形刀具、钻头等产品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最终它以经济实用、高效稳定、极具性价比等优势获得客户的大量好评。
2015填补四轴四联动刀具磨床市场空白
2019推出C818 五轴五联动数控刀具磨床
专一、专注、认真 一心只做一件事
短短七年里,纳载先后推出的两三款机型均获大卖,每一款机型的发布都像踩中了这个市场的痛点。而论刀具磨床品牌,同类产品不止纳载一个,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纳载,能在厮杀如此激烈的战场脱颖而出?
这或者可以说是刘海军的幸运,他的多年坚持赶上了好时机:国家政策倡导加快国产化进程,疫情下的中小企业更需寻求最具性价比的产品。但机会从来只把大奖颁给有准备的人。
“这么多年,我和我的团队其实只做了一件事。专注、专一、认真,精力没有分散在别处,也从不跟风插足别的领域,我们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就是做磨床,专注研发精心设计。”
翻阅刘海军的个人履历便可知,技术出身的他,从2008年参加工作起,便负责刀具磨床的排障维修工作,这期间他几乎接触遍所有进口机型,为日后的创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基础。对于磨床,他有感情,有想法,更有能力,所以能更快把理念付诸实践。
加速进行国产替代 但关键核心部件仍须进口
加快国产替代进口,提升国产化进程,这不仅是刘海军的梦想,也是所有工具人的梦想。如今纳载作为国产机床冉冉升起的新星,更有责任在技术上寻求新的突破。
“保守估计,我们能达到国外这个水准至少还得十年,”刘海军中肯地说道。在纳载厂房一角,他指着一台已被拆解的瑞士某知名品牌机床,内部结构在众人面前展露无遗。刘海军如数家珍,指着每个部件,为访客仔细讲解它的独到细节。
诚然,比起鼓吹“梦想终将实现,国产必将取代进口”,我们更需要具备胸怀接受当下的差距与不足。刘海军很清醒,他毫不讳言,国外十几年前的机床放到现在的品质也是杠杠的。
机床关键零部件主要有数控系统、上下料机械手、伺服驱动系统、电主轴、导轨、丝杠等。就数控系统来说,发那科、西门子、三菱三家龙头企业就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2020年数据显示是65%),目前国内主流数控系统市场还是被外资龙头垄断,整体国产化率较低。
出于品质考虑,刘海军坚持使用进口配件,如丝杠、导轨、伺服、联轴器等均为日本原厂采购。从2022年开始,上下料机械手开始尝试使用国产品牌,“使用下来,感觉还不错”。另外,实现主轴自产自用也在刘海军的规划里。在他看来,国产主轴和进口主轴最大的区别还在工艺和材料。但实现进口替代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这个进程或快或慢,纳载已经开始行动了。
前后方紧密配合 20天实现快速交付
当国外订单需要等待长达半年甚至更长周期的时候,纳载能做到20天的交货期!从客户下单到交付,只需要二十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强大的后备军团,做不到如此快速的交期。
纳载厂房一楼车间内,墙壁诺大的显示屏上,信息在不停滚动,某个型号的机床组装到哪个步骤对应的操作人员是谁都有明确的显示,车间采用企业ERP信息化管理,产品可追溯、生产数据准确,日常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不仅能缩短交付周期,更能节约运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要。
刘总带众人走进装配车间的二楼,指着满屋子的货品笑着说:“这都是真金白银啊!”这层楼是配件储备仓,用来存放机床配件,各类配件按编号整齐有序地摆放,从丝杠、导轨小到一颗特殊的螺丝钉,都作了充足的储备,“别看它小,少了它,会影响整个装配进度。”
在刘海军早期的创业经历里,有过因为一时缺乏关键配件选用替代品从而导致大面积售后的问题。再者,疫情当下,不稳定因素太多,有备无患。可以说,充足的配件储备是保证交期的关键!
四轴联动装配车间、五轴装配车间分别伫立着早已安装好的机身,它们还将被运往机床调试中心,做出厂前的最后检测。每一道工序,都有对应的负责人,就连打标,都由专人完成,不经第二人手。在略带轰鸣嘈杂的机器声中,面对访客,纳载员工一声礼貌的“你好”,紧接着又埋首工作中,我们分明感觉得到,那种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秩序感。
接触过刘海军的人都知道,他的手边总放着一部对讲机,覆盖范围能达5000公里,国土范围内各大区域负责人有任何问题都能在极短时间内取得联系并得到回复,比起常用的微信联系,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我们都知道,往往“人”,才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而在纳载,人员之间的合理调配,部门之间的默契协作,似乎就是那一颗颗螺丝钉,将不同环节严丝合缝地卡在了一起。
纳载品牌产品目前仍以直销为主,“最大的好处是,我们更能直接快速地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每年都能在工艺上不断作出优化改进。”成百上千的出货量意味着纳载必须拥有强有力的服务团队作支撑。纳载目前分五个区域,华南、西南、华东、西北、华中,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根据该区域的行业特点以及销售情况匹配相应数量、合适的技术人员。基本上,每个区域都有3人以上的专业服务团队,能做到 24 小时快速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客户解决售后问题。
抱团合作 共建中国民族强企
谈到昆山刀协,刘海军赞叹表示,以刘铭煜、黄启君为代表的企业会员对自己而言是榜样,他们的创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而最重要的是,身处长三角制造业密集区,他能深切感受到,这是一群有实干精神的企业家,他们专注于打造中国的民族企业!这正如刘海军的夙愿: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纳载”不应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民营企业,它更该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一个强有力的民族品牌,够担当有实力承载更多的社会意义,走向更宽广的世界舞台!
后记: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我国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0.9万亿元增长到至2021年的37.3万亿元。这期间,高铁成了中国名片,国产大飞机也从无到有,新能源汽车、3C电子、轨道交通、光伏、风能、造船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作为工业母机庞大的下游市场,巨大的需求在呼唤本土工业母机企业的崛起。
过去十年下行周期中,很多国内工业母机企业落幕了,但坚持下来的,有些做大做强了。这些逆势上升的企业,现在站到了上行周期的起点,迎来的是过去10年间的机床进入淘汰过程,新增了很多换机需求。
此外,我国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从2012年的26%提升到2020年的43%,增长较快,但仍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仍有较大差距。而这也意味着高档工业母机提升空间很大,在重视国产替代的情况下,巨大的市场需求叠加这部分提升空间,对中国企业而言,是做大做强的好机会。
自主可控不是空话,阻碍仍有很多,但如纳载一般涌现出的中国民营企业,强韧、灵活、自主、敢于拼搏,他们在中国政府政策的引领下,会把这些卡着脖子的手指一根一根掰开。
*本文数据及资料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国工信部、智研咨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