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设备网

登录

明年的宏观经济及政策前瞻:紧迫的和重要的

2010-12-14 10:42:201722
来源:中国化机网

  防通胀: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创新高,生活必需品价格逐月攀升,相关调控措施密集出台。结合日前召开的中共*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定调,分析人士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在通胀压力逐渐显现的背景下,防通胀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能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同时也把通胀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
  
  自2月份以来,中国开始处于负利率水平,尤其是7月份开始,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开始出现较快上涨,CPI涨幅已触及3%左右的“警戒线”,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加剧,10月份CPI同比增长4.4%,创25个月以来新高。
  
  针对这些情况,有关部门果断出台一系列旨在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其密集程度为近年来所少有。具体到*10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11月20日,*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之后*连续发文强调稳定物价。
  
  针对决策层在短期内的频频出招,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国内在大力调整物价水平,但价格上涨,再加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并没有减弱。该人士表示,控制通货膨胀要注意方法,要既能保持就业也能稳定物价,实现优均衡,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弹性,优化经济结构。
  
  而面对沉重的通胀压力,多家券商预测刚结束的11月份的CPI或将达到5%左右。分析人士表示,管控通胀是决策者当前的要务之一。加息、上调准备金率、增加农产品供应、打击投机、必要时价格干预、水电气调价方案暂搁等等,政府措施已经总动员,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
  
  按惯例,一年一度的*经济工作会议即将举行,为来年政府施政拨弦定调。渣打银行宏观分析师严瑾认为,2011年货币政策会回归常态,信贷规模收缩至6-7万亿元,但*仍会比较谨慎调控。同时预计将来经济增长目标会逐渐淡化,因为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牺牲了其他方面,如CPI上涨、资产价格泡沫化。她表示,明年的调控目标会重点控制通货膨胀,不排除宏观调控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基调。2011年宏观调控基调肯定会变,即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或许会容忍GDP低于过去的快速增长,而控制通胀会被提出来。
  
  中共*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会议,对2011年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新部署。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是2008年11月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提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后,回归“稳健”。
  
  银行证券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紧缩的货币政策,是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同时把通胀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中间的一个稳健政策。
  
  她表示,在通胀压力逐渐显现的背景下,防通胀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稳健的经济政策更有利于明年经济增长的质量性和持续性。
  
  扩内需、城镇化:宏观经济两大发动机
  
  “防通胀、稳增长”已经基本敲定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目前持续攀高的CPI不断挑战中国经济的神经,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此刻面临的大背景则是,经济虽然有回暖迹象,但欧元区主权债危机却有蔓延趋势,这就决定了我国明年的经济工作在防通胀的同时,也需要围绕扩大内需、产业升级、加快城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来展开。
  
  投资、出口、消费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前进的三大马车。金融危机后,出口受挫,国内消费成为补给出口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现在经济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内生动力仍将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力,这就需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从短期来看,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从*来看,也将完善我国经济结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认为,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内需又包括投资和消费两方面,扩大投资加快解决消费性问题是当务之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之前也曾表示,现在政府特别重视扩大内需,消费这架马车被地提到了重要位置。他提醒到,“开发国内市场”不是靠政府的“扩大内需”,而是靠企业自己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能力,发展出更多的产品市场来。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需要认真研究扩大内需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联系,消费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深入分析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互动关系,将扩大内需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以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的发展只有适应消费需求变动的趋势,并且要善于发现潜在需求,才能成长发展壮大。
  
  “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三条产业升级的通道,一是完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二是有效支持服务业发展;三是加快改造提升制造业。把市场约束与财政激励机制相结合,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把产业升级与区域布局调整相结合,鼓励产业区域梯次转移,争创新的竞争优势;广泛运用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制造业,有效推动产业升级。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前进的,还有城市化,不过,与快速增多的城镇人口相比,城镇化建设还处于相对滞后的局面。改革开放32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一直是发展主要的引擎。通过对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关系的分析发现,城镇化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中国的城镇化是引致性的,是工业化引致的。如今,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并举,并逐渐向城镇化方向转移,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国*副院长李扬近日表示,在向城镇化主导的经济转变时,投资领域会发生重大变化,商业、餐饮、房地产、文化、娱乐等领域将集中大量的投资,但是不少领域的投资具有公共性质,其商业模式和资金循环周期与此前工业化时代时不同,需要金融业进一步改革和配合。
  
  他还认为,会导致城镇化引导未来城市主要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五点:,西部大开发计划产生的结果;第二,放宽户籍制度的诱因;第三,围绕农民地权、房权和林权的改革正在悄悄地发生;第四,我国的高速铁路等公共交通设施的改善,使得人口流动的成本在下降,使得城市集聚的过程顺利展开;第五,大规模公共住房项目的推展,将会使得大量向城市转移的人口,有适当体面的居住地,使他们能够在城市里待下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俄罗斯铁矿石企业来中国淘金 贷款撬动900万吨产能

下一篇:山西成为全国大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