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新的改革共识有可能形成
- 2012-10-13 10:02:43684
*研究员吴敬琏认为,近来推进全面改革的呼声高涨,出现了形成新的“改革共识”的可能。关键在于能否通过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在10月11日晚举办的中国经济50人长安讲坛上,吴敬琏做出上述表示。
他称,被短期效益掩盖的问题逐渐呈现,用“发展模式”管理社会和发展经济的“样板”造成的破坏和后果正在暴露出来。具体表现在,微观经济面临资源短缺、环境破坏、效率降低、产能过剩各种难题;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上陷入既不能松,又不能紧的两难处境;社会矛盾加剧,腐败蔓延,贫富差距拉大,官民关系紧张。
他表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停顿是没有出路的。各地正在推出的改革创新为全面改革提供了支持。
吴敬琏称,在20世纪后十年,中国在命令经济制度下开辟出一块市场经济的新天地。但是大量命令经济的遗产,也使这一体制具有统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性和由此及彼的过渡性,其作用也是双重的。“十多年过去了,这种‘两头冒尖’情况却愈演愈烈,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问题就在于它的双重形式此消彼长,还是此长彼消。”
吴敬琏称,只有推进改革,才能消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体制性障碍,才能遏止腐败,清明政治,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要坚决制止开倒车的行为,通过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法治化、民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包容性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在此次演讲中,吴敬琏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各项改革的进程。他称,推进全面改革早已有顶层设计。从“九五”计划开始,就已经确定建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调。但近20年来,高速的经济增长掩盖了改革的迫切和必要性。随着近一年来经济增速下滑,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可能性降低,改革的必要性由此显现。
吴敬琏还表达了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的一些观点的看法,吴敬琏不同意林毅夫中国经济还有潜力保持20年8%增长的判断。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企业创新构成其内在推力。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提出,政府在企业创新中,应起主导作用。对此,吴敬琏认为,创新应该是企业行为,在创新信息获取方面,政府不可能做到像企业那样有效。
吴敬琏还表示,投资拉动经济的支撑因素已经不复存在。即通过技术提高带动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已经下降。通过进出口弥补国内消费不足的趋势也已发生改变。原有的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旧模式已成为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