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煤制气 机遇与挑战
- 2014-12-09 09:28:061893
成为环保的选择
“煤化工环保的问题,要用事实说话。”庆华集团董事长霍庆华表示。煤制气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科研机构就开始进行煤化工技术的研发。20多年前,面对部分地区煤气缺乏的现状,国家就将煤炭加压气化企业列为国家重点工程加以扶持。
2012年中国煤炭消费量35.51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是美国的4倍左右,假设美国也消费35亿吨煤炭,其环境质量肯定会比现在差很多。煤炭中任何微量的污染物乘以35亿,都将是巨量的,让环境难以承载。
另外,当前我国存在煤炭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产业布局不科学等问题。如何清洁、地利用煤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煤炭用途为燃料和原料(煤化工),作为燃料的用量大于80%,而作为原料的用量仅20%。经过对煤炭两种用途在使用过程中排放大气污染物进行比较,煤化工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的环保优势明显。
煤制气及煤化工应在哪儿布局?
关于煤制气及煤化工的布局,传统观念一般是选择在坑口或用户所在地建厂生产,选择坑口,煤炭资源近、运煤成本低,但水资源、生态环境不匹配;选择在用户所在地比如东部,水资源相对丰富,但环境无容量,产品运输成本低,煤炭运输距离长、成本高。
从多年的实践来看,这两种选址方法,都可能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矛盾。尤其是西部煤炭资源区,生态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客观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不能再仅仅把煤炭资源作为选址的决定因素了,应该以环境、排污去向和水资源作为决定因素。
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对煤制气的热情还表现在,我国早已经成为世界上煤气化技术应用种类多的国家,国外技术中,美国GE公司的水煤浆气化工艺(原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工艺)进入中国推广较早,应用企业多,壳牌废锅流程煤气化工艺(SCGP)、德国科林粉煤气化技术(CCG)以及德国GSP煤气化技术也拥有不俗的业绩。煤气化技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全系统装置能否长周期、安全、稳定地运行,也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效益。因此,选择高可靠性、率、低能耗、低污染,即“两高两低”的煤气化新技术是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尴尬的是,目前中国煤气化技术市场仍然缺少主心骨,而现有技术应用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两方面,或多或少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仍需要中国能源企业在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实践层面不断试错。
当然,受环保政策、配套管网建设等因素制约,“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制气仍处在示范阶段,难以开启大规模商业化进程。对于那些项目在建或已投产的企业来说,依然存在着规模效益难以凸显、能源输出问题等难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