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铭:平衡贸易不能简单压出口
- 2011-01-30 10:33:181709
多边贸易体制并未失灵
《财经》:你刚才提到,近几年贸易摩擦不断,似乎贸易环境恶化是不可避免的,多哈回合谈判遇阻就是明证?
陈德铭:金融危机中,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升温,贸易限制措施增多,确实扰乱了正常的贸易秩序。但是,大家也看到多边贸易体制对抑制贸易保护主义泛滥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所以,几次G20峰会都提出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首尔峰会也认为2011年是谈判的“机会之窗”。
目前,世贸组织正积极推动谈判进程,已开展了一系列密集谈判和磋商,谈判节奏有所加快,未来几个月对能否实现结束谈判的目标尤为重要。中国一向是多哈回合谈判的积极支持者,我们希望谈判在遵守授权、锁定成果的基础上,早日达成全面平衡的成果。
《财经》:一段时间以来,东亚等出口依赖度较强的经济体致力于加强区域或小范围内自由贸易与投资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否会阻碍经济和贸易化?双边交错的贸易协定,是否意味着贸易体系失灵和贸易链解体?
陈德铭:事实上,正是由于多哈回合谈判受阻,不少国家才纷纷商谈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目前*有100多个自贸区协定在谈判。2010年以来,东盟与韩国、印度与欧盟、韩国与印度、韩国与欧盟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自贸区已经成为各国开展地缘经济和政治博弈的战略平台,这对中国的贸易环境也将产生较大影响。
在多边谈判一时无法达成的情况下,双边贸易安排不会阻碍多边贸易体系,也不意味着贸易体系失灵,而是对多边贸易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
我们正与五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4个自贸区,已签署十个自贸协定。2010年我们与东盟的自贸区已全面建成。东盟有5亿多人口,我们有13亿,加起来接近19亿人口,是目前世界上人口多的自贸区。目前我国已成为东盟大贸易伙伴,2010年我国对东盟出口1382亿美元,进口154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1%和44.8%。
今年,我们将继续花大力气、下大决心,积极推进自贸区战略。做好“10 1”,做实“10 3”,积极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另外,中国和瑞士的自贸区谈判即将启动,我们也要争取启动和韩国的自贸区谈判。
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并举
《财经》:2010年以来,一些外商企业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越来越紧,外资在中国的历史使命是否已经完成,外商投资在中国的前景乐观吗?
陈德铭:近年来一直有外企担心:中国会不会像以往那样重视和欢迎外资,投资环境会不会趋于恶化?这是对中国投资政策有误解,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我们已经重申,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向外商投资企业敞开大门,一视同仁地对待在华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2010年上半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这一指导性文件,*在产业政策、区域引导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11年,我们将抓紧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等领域,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已决定逐步取消对外资开办医疗机构的股比限制,开展外商独资医疗机构试点,将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主管部门。
对外商投资企业关注的一些问题,中国政府也以负责任的态度回应。比如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我国正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坚决查处一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当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范围内,中国吸收外资走出危机阴影,到2010年1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的月度数据已连续16个月正增长,全年吸收外资预计将突破千亿美元。联合国贸发会议等组织所做的调查也显示,中国一直是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之一。
《财经》:有一些国内学者提出,中国现在不缺资金,通过自主创新也不缺技术,没必要再像以前那样“高看”外资,你怎么看?
陈德铭: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2.6万亿美元,为什么还要继续吸引外资?答案在于引进外资不仅仅是因为“钱”,而是因为在一个包容的多元世界里,中国不仅需要外资带来的产品和市场,更需要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技术以及文化理念。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入中国,我们更加快捷地参与了分工。
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我们要更加重视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更加注重引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智力资源,进一步发挥外资的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实现吸引外资由主要依靠要素成本和政策优势,向主要依靠市场和软环境优势转变。
《财经》:中国自1994年成为净出口国家,从经济*看,所有净出口国家都会成为资本输出大国。中国会否从的“产品生产者”向“资本输出者”转变?
陈德铭:我国正处于“走出去”加快发展的阶段。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只有28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500多亿美元,约等于去年中国吸收外资规模的一半。未来中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将更平衡地发展。
要抓住历史机遇,从实现跨境投资和利用资源、掌握*技术、建立境外营销网络良性循环的高度,搭建新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推动企业积极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
“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中国企业化经营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培养人才、构建网络、积累经验,企业既要有捕捉市场机遇的敏锐感,也要时刻保持冷静,提高海外投资的风险防范意识。
政府会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增强对外投资政策与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的相互配合,研究拓宽外汇储备有效运用以及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渠道和方式,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我们还将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对外投资合作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开展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健全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推动有关国家改善投资环境,维护境外企业、机构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在海外有200多个经商参赞机构,这些机构也将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服务,首先是各种信息服务,使企业减少盲目性、降低失败率。
《财经》:十年前就在这个签字厅,中国先后和美国、欧盟签署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协议,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你怎么评价这十年,对今后十年有何展望?
陈德铭:我记得中国刚加入世贸时,国内有很多声音担心“狼来了”,但十年过去,我们担心的问题没有发生。相反,这十年可以说是中国发展好的时期。中国人特别勤奋自强,外在压力更能让我们激发出超强的竞争力,在“闭关”的情形下,不会激发出这种力量。
我希望能通过总结十年来的成绩与不足,共同谋划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提出新的重大举措。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坚定不移的,我们要以十年前那样的勇气和决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真正做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来源:《财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