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旧局难破
- 2011-02-28 10:41:081262
漫漫寻铁路
比照邻国日本数十年投资布局矿产的经验,中国钢协把投资海外铁矿石作为中国三年内改变在铁矿石供需关系中*被动地位的关键战略。
据媒体报道,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将在3-5年之内实现铁矿石的自给。但让刘永顺担心的是,中国钢企海外寻矿的历程并不如一些媒体宣称的那样乐观,铁矿石困境可能依然存在。据他介绍,目前,中国投资的海外矿山能看到投产运营预期的只有中信泰富的西澳磁铁项目,而他调查了解的国内企业投产的其他海外矿山什么时候投产运营还未可知。
与四十年前开始布局海外矿产的日本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在成本上的耗费更甚。
“投资经费还得再估算,估计要超过之前的预算。”国家开发投资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新金融记者,去年他们对中国企业投资的某大型铁矿石项目又做了一次预算,投资预算可能会超过六十亿美元,比初的预算超出一倍,投产运营时间也一再推迟。
他告诉记者,该铁矿石项目是中资企业大海外铁矿石生产基地,也是由中资企业完全掌控,具有完全自主定价权的大的海外铁矿石生产基地,按目前的年开采矿石量计算,是*大的铁矿开采项目之一。如果把该企业和另外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在该矿附近投资的其他铁矿算在内,中资企业在西澳大利亚可以形成年产超过6000万吨铁矿石的生产能力,占2008年中国进口该国铁矿石的三成。
2005年,某大型集团向该国政府收购三处共20亿吨铁矿石资源开采权,并有权进一步认购40亿吨开采权。中国钢协工作人员透露,该处已探明资源量超过20亿吨,同时对现有勘探区以外的某地区进行勘探也发现近30亿吨的潜在资源,估计项目投资区域内资源存量可能超过40亿-50亿吨,“随着勘探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投资方完全可以在当地得到更多的资源量。”
该地区的铁矿石一向很受国内企业的青睐,除去比其他地区更具优势的地理位置外,其优良的品质更是国内铁矿石很难企及的。
投资伊始,该项目估算是30多亿美元。其中资本投资超过25亿美元,另外还包括含印花税的采矿权收购价款约为4亿多美元,勘探费用大约1000多万美元,建设期利息2亿多美元。到了三年后的一次估算中,投资费用已经突破50亿美元,增幅超过一半,其中资本投资和建设利息的增幅大,都有近50%的增幅。年生产规模也增加了近400万吨。
新金融记者了解,该铁矿石项目的资金结构要求必须在所需投资额中75%以项目贷款方式筹措,由此计算该项目所需贷款也从20多亿美元增至近40亿美元。“初的投资预算是当地一家公司和国内的钢铁公司联合估算,之后当地经济表现强劲,铁矿石产品销售价格也一再高企,项目建设一直承受成本和通胀的压力。”
在增加的资本投资中还包括日后扩能需要的前期建设成本也近4亿美元。
包括港口设施、海水淡化厂、公路、建设用营地等设施,几项投资统计下来总共十几亿美元。如当地海床比较浅、地质硬度较硬。计划中的港口按千万吨级可停泊大型货轮的深水码头标准建设,建设工期长,投资费用高达数亿美元,项目头两期是通过驳船转运将铁矿石运往无法靠岸的铁矿石货轮。
该地区内可用地下水量比早先的预期要少,且地质条件导致对矿石的磨选工序更长,同时当地水质也比原先估计较差,需要投资建设辅助设施对水质进行加工,这都让海水淡化设施的建设成本大幅增加,估计增加额度可能会上亿美元。
参与该项目的中冶某工作人员告诉新金融记者,项目建设需要的设备往往也会因为一些原因导致费用与之前的估计有出入。比如项目矿区的石块硬度高于之前获得的数据,在磨选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这对选矿工序中的生产线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达到设定的年产量,相关设备购置和配套设施投资就大大超出之前的预算。项目投资中的选矿厂建设部分投资估算超过十亿美元,加上采矿部分的投资合计总费用就超过了15亿美元,几乎占了资本投资的一半。
由于当地环保要求非常高,其工程技术标准也与国内不同,不少项目都需要符合当地的相关标准以及环保要求,目前国内的设备无法达到这些要求,因此中方不得不采用大量海外进口设备,在当地雇佣的工作人员工资、设计以及建设要求等等都是必须按澳大利亚当地标准。
曾经参与过某中资企业海外项目的专家告诉新金融记者,在欧美国家,项目的前期费用也是必须考虑在内的,其中包括聘请国内以及当地专家团队对项目总体规划进行研究和推进,同时还需要聘用独立顾问根据当地的环保要求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关报告,这样整个工程才能获准开展。因此顾问费、团队支出以及相关费用支出其实并不是小数。
由于投资总额大幅增加,项目首生产日也比之前所做的估算推迟,整个项目建设期利息也大幅增加,之前投资该项目的某大型集团因签订杠杆式外汇合约遭受的巨额损失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该项目牵涉的外汇升值带来的成本压力所致。
投资成本之外,更让人担心的是,尽管海外铁矿石资源还有很多,特别是在西非、南美等地区,但是跨国公司似乎总是比中国企业早一步到,抢占先机。据了解,国内某企业曾经有意玻利维亚一处的矿山,但是没有想到这次竟然被印度企业先到一步,更让中国企业无奈的是,印方并没有马上开发建设,而是在矿山的*地带象征性地开发了一点,对于只能投资该矿山周边区域的中国企业而言,如何规划又成为一个难题。
让人担心的是,尽管海外铁矿石资源还有很多,特别是在西非、南美等地区,但跨国公司似乎总是比中国企业抢占先机。对于只能投资该矿山周边区域的中国企业而言,如何规划又成为一个难题。
来源:新金融观察